当然!我帮你把这篇文章每段进行改写,保留原意,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写,整体字数变化不大。内容如下:
---
东晋无疑是一个相对孱弱的政权,同时也是一个孕育了无数阴谋家和野心家的时代。王敦、桓温、沈充、桓玄、殷仲文、王弥、张昌、陈敏、王如、苏峻、谯纵、刘裕……这些名字代表了那个时代各种复杂的权力争斗。在这群野心勃勃的人物中,最具实力和“冠军相”的,非桓温和刘裕莫属。两人能力相当,官职相仿,经历相似,野心相同,但为何一个最终功亏一篑,另一个却一举登顶成功?
首先,我们来分析一下他们的手段与表现。桓温,字温,行却绝非温和。他年仅十五岁时,父亲桓彝被泾县县令江播暗杀,桓温痛苦欲绝,誓言要为父报仇。两年后,江播未等到桓温成年便突然去世。桓温未能亲手复仇的遗憾,使他把满腔愤怒转向了江播的子嗣。他乔装成江播的旧友,混入灵堂,在守灵之夜残忍杀害了江播的三子,一举成名。
展开剩余81%随后,桓温迅速获得晋明帝司马绍的青睐。皇帝将自己的长女南康公主赐婚给他,并任命他为驸马都尉。不久,他又被提升为琅琊太守,辅国将军,仕途似乎一片光明。公元343年十月,他出任徐州刺史,并都督青徐兖三州诸军事。两年后,他升任安西将军、荆州刺史,持节都督荆司雍益梁宁六州诸军事,兼领护南蛮校尉,牢牢掌控了长江上游的战略要地。此时的桓温不过三十三岁,正是意气风发、才华横溢的年轻英雄。
原本靠婚姻关系“吃软饭”的桓温,显然想要向世人证明自己也能吃硬饭、敢啃硬骨头。公元346年十一月,他上奏朝廷,建议讨伐割据四川的成汉政权。然而朝廷未及回应,桓温便急不可待,率领数万精兵逆流而上,亲征四川。桓温连战连捷,所向披靡,攻入成都城,迫使割据四十余年的成汉土皇帝李势全城投降,一场声势浩大的平蜀战役轰然收场。
桓温借此一战成名,被晋廷封为征西大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、临贺郡公,掌控八州重地。平蜀之战不仅让桓温声名大振,也引发了朝廷内部的忌惮与担忧。会稽王司马昱为制衡桓温,引入扬州刺史殷浩为建武将军。桓温对此颇为不满,心中渐生不臣之志。
公元349年,后赵皇帝石虎去世,北方陷入动荡。桓温见机行事,再次上书请求北伐。朝廷迟迟未回应,他便擅自带兵五万逆流而下,兵临武昌。朝廷惊恐万分,怀疑他另有所图,司马昱亲自写信劝阻,桓温无奈只得撤军回荆州。
桓温回到荆州后,一件转折性事件发生。司马昱引入的殷浩频繁发动北伐,妄图夺取洛阳,但因能力不足,屡战屡败,民怨沸腾。桓温上奏朝廷,列举殷浩十大罪状,最终使殷浩名声扫地,军政大权渐归桓温手中。
公元354年二月,桓温率军北伐前秦,经过数次恶战,晋军俘获了前秦将领郭敬,击退淮南王苻生,顺利进入关中。然而,正值麦收季节,军粮短缺使桓温意图就地收麦,却被前秦军的游击骚扰打乱计划。晋军被迫撤退,惨遭追击,大败而归,伤亡惨重。
公元356年七月,桓温再次北伐,一月后抵达伊水。后秦大将姚襄正围困洛阳,闻桓温军来,撤围逃走。桓温乘胜追击,打败姚襄军队,入洛阳城。入城后,他修缮被毁的先帝陵墓,并设立专门官吏管理陵寝。不久,他班师回朝,获授侍中、大司马、都督中外诸军事、假黄钺,权势达到巅峰。
随着权力增长,桓温野心日益膨胀。公元369年四月,桓温率五万精兵第三次北伐,一举擒获燕将慕容忠,进逼金乡。七月,燕国大将慕容垂率八万大军迎战。因军粮耗尽,后援不足,桓温军队在两月对峙后被迫撤退。慕容垂趁机率八千骑兵追击,晋军大败,死伤三万余人。
桓温原想借北伐立功,获得九锡,进而篡位称帝,但北伐失败让他声望大减,野心落空。桓温未甘心失败,公元371年十一月,亲率军队入朝,武力胁迫褚太后废除司马奕。褚太后迫于无奈,废司马奕为东海王。桓温没有自立为帝,而是拥立司马昱为简文帝。
废帝之后,桓温大力清洗朝中异己,杀或免去武陵王司马晞及其子司马综、新蔡王司马晃、著作郎殷涓、太宰长史庾倩、散骑常侍庾柔等多名政敌。建康城内血雨腥风,满目疮痍。次年,简文帝卧病不起,召桓温回朝,桓温以病辞谢,最终简文帝驾崩,遗诏仅令桓温摄政,令他大失所望。
公元373年二月,桓温再次带兵入朝准备决一死战,但健康状况急剧恶化,不得不退回姑孰。回去后病重依旧逼迫朝廷加授九锡,遭谢安、王坦之等阻挠。桓温于七月去世,享年六十二,临终将兵权交给弟弟桓冲,爵位由幼子桓玄继承。三十年后,桓玄篡晋建桓楚,追尊桓温为宣武皇帝,桓温死后心愿终于得偿,但半年后桓玄即被刘裕推翻。
再看刘裕,字德舆,小名寄奴,出身贫寒之家。按常理,出身卑微者难有大成,但刘裕不甘受命运摆布,励精图治,二十岁左右便成为名震一时的青年才俊。吏部尚书王谧见他一面,便断言其“当为一代英雄”。
机遇来了。晋安帝隆安三年(399年)十一月,五斗米道道士孙恩在会稽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,波及周边郡县,震动朝野。晋廷派刘牢之镇压,刘裕争取加入麾下,成为参军。十二月,刘裕率小队侦察途中遇义军三千,奋勇冲锋,杀敌甚多,力挽狂澜。随后主力来援,义军败退,孙恩逃向海上。
孙恩起义严重消耗晋廷兵力,导致京防空虚,为荆州军阀桓玄提供了可乘之机。公元402年,桓玄顺流而下攻入建康,晋廷派刘牢之迎敌。刘牢之迟疑不决错失战机,败北自缢。刘裕权衡形势,暂投桓
发布于:天津市股票配资交流论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